周村古商城现状
与至今仍以杀伐商场而闻名遐迩的晋商、浙商、粤商等商帮不同,齐商的经营历史虽然悠久,其商业色彩似乎更多地消融于“仁义礼智信”的孔孟文化之中。不过,假若有心站在历史余韵里回望,明清之际曾经占据山东乃至整个北方经济格局重要位置的商业重镇周村,足以扭转人们对齐商的印象。
旱码头,金周村
尽管有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村”之称,但对于现今人来说,周村这个名字只有在提起“大染坊”时才成为朦胧浮现的背景。其实,丝绸业的繁盛仅是数百年来周村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即便是再锦文灿烂的绸缎,也难以描摹全盛时期周村古商城的五光十色。
周村位于山东省中部,现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不是重要行政驻地。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村工商业之繁盛却时时远超作为山东首府的济南——这一点颇耐人寻味。
从地理位置上看,周村位于山东丘陵地带与平原交界处,南来北往的商户至此必须更换交通工具,或是就地交易,这就为商业繁荣创造了先天条件。
追根溯源,周村的商业繁盛起源于寺庙经济。唐宋以来,宗教勃兴,接连不断的庙会和5天一次的集市贸易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批客商。
至明代,随着大批山西、陕西的移民迁入,陕西、山西、福建、江浙一代的商人纷至沓来,山东本地商人也开始活跃,逐渐形成了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的周村古商城。
周村古商城的主要街道便是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到明崇祯时期,大街雏形初步奠定: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全长约1300多米。
明末清初,周村与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时称“旱码头,金周村”。
中国最早的“保税区”
说起“旱码头,金周村”,就不能不提起商业史上一位不经商的名人——李化熙。
李化熙,周村府前街人,颇受皇帝信任。李化熙于1654年辞官回乡,也正因此使周村商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机。
当时,荣归故里的李化熙既看到周村商业的繁盛状况,同时发现商民不堪苛捐杂税,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官府交涉,由自己承担集市应缴纳的税赋,并立碑为信,使周村的集市从此由官集转为义集,并立下“今日无税”碑。此后,李化熙的后人继承了“代完市税”的善举,前后绵延六代近200年。
“代完市税”的举动实际上把周村变为贸易自由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优惠的税收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普天下商家闻名而来,“济南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
周村自此开始了绵延数百年的鼎盛时期。康熙年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乾隆年间,周村已成为“天下之货聚焉”的工商重镇;清代中叶,周村已形成南通沂蒙山区,北接黄河两岸。西达济南,东到青岛烟台的商品集散地,“百货丛积、商旅四达”;至清朝后期,更是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之地。在最鼎盛时期,周村的商号、作坊多达5000余家。
时至今日,周村大街北头仍矗立着“今日无税”碑。实际上,“今日无税”宣示的是一种贸易自由精神。这一商业理念的实施,使得周村的商业环境远远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城市。
中国“华尔街”
从周村街道的名称上,仍然可以感受到“东方商都”的昔日风华。以商业街市命名的古街道,在老城区星罗棋布——丝市街、绸市街、银子市街、石灰市街、棉花市街、鱼店街、油店街、油坊街、粮食街、水胶场等等,周村因专业市场命名的街道有36条以上。
其中,银子市街堪称是在齐文化与晋商文化的碰撞演化中打造出的中国明清金融业“华尔街”。
银子市街北起丝市街,南至魁星阁。两侧多为山陕风格的高大楼房,钱庄票号多汇于此。道光年间,晋商东渐,周村金融功能日益彰显。山西祁县的大德恒银号、山西平遥县日升昌、新泰厚、祁县的三晋源、太谷的协成亁、大德玉、大德川银号等来周村设立分号,号称周村的山西八大银号。山西银号控制了当时周村的大部分金融业务;章邱、长山、周村本土的金融商号,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周村的江南客商,尽管业务量不小,也是依靠以上各金融商号汇兑。
洋务运动以后,山东当地的商家逐渐认识到金融投资的巨大利益,章邱的旧军孟氏的阜祥银号、周村杨钦明的滋厚福、燕翼堂王氏的丰亨豫银号、周村张氏的益泰瑞银号、章邱李氏的三益泰银号、长山杨恩亭的恒义银号等本地银号开始崛起。
著名晋商乔致庸创立的“大德通票号”堪称其中代表,经营至1952年国家取消私营金融机构才收归国有。其旧址至今仍在周村古商城银子市街,“唯吾知足”的青砖训诫仍历历可辨。
1921年,周村银号、钱庄规模较大的有108家,占全省686家的15.7%,资本总额达600万两,超过全省其余地方的总数547万元。金融业的繁盛也促进了金融行会的发展。1912年,周村票号、银号、钱庄等共同成立福德会馆,地址在万顺街谦祥益布庄院内;1922年成立钱业公所,后称公会,隶属于周村商会。
1904年,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周村从此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成为山东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辉煌历史臻于极致。周村的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但周村的繁盛,最终还是未能在战火中幸免于难,金融业更是一蹶不振。到1948年,周村仅剩大德通、大德恒、恒泰昌、协兴泰、义聚东、聚义等十几家银号。随着解放后所有金融业统被收归国有,周村的私营金融机构也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