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山东德州:明代的“十二连城”
日期:2009/6/9 16:09:46   点击:1277

  正在中央电视台第8套节目中热播的59集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以其大气磅礴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但作为燕王朱棣历时3年“靖难之战”重要战场的德州,以及“南军”为此修建在德州城北的“十二连城”却鲜为人知,这多少有点遗憾。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根据有关史志记载,略加陈述如下。 、

  明建文元年(1399年),刚刚做了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决定削藩,而燕王朱棣是其提防与整治的重点。于是派都督韩观屯兵德州驻防演练。同年8月,燕王北平起兵,“靖难”开始。惠帝朱允炆命大将耿炳文率兵 30 万御敌,未果。10月又命李景隆为大将,于德州合兵 50万攻燕,过营河间。12月,李景隆战败,退回德州休整。其间,都督韩观即在德州卫城以北(在今德州德城区天衢办事处及二屯镇境内)修筑了“十二连城”。 

  明初开始,运河漕运日益兴旺发达,因河而兴的德州便成为朝廷重要的仓储基地,大批的军粮和官方物资被储藏在运河东岸一带的仓库里。“靖难之战”发生后,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粮食和物资,需要众多军队把守,“十二连城”就是这些护仓军队和准备抗击燕军的“南军”将士屯兵驻防的地方。因为这些城实际上都是兵营,所以当地百姓也把“十二连城”叫做“十二连营”。

     14005月,李景隆又奉命率军攻燕,大战于白沟河,再遭败绩撤回德州;而燕将陈亨、张信则乘胜追击攻占德州,缴获军粮百万余石,再攻济南未果,撤回德州。9月,都督盛庸、山东参政铁铉等率军与燕军交战,收复德州。惠帝遂命盛庸为平燕将军,在德州屯兵备战。明建文三年,盛庸率兵20万攻燕,激战于夹河,惨败后又退至德州。燕王朱棣率部追击,仅在德州一带就先后击败过明廷大军80余万,最终成了明朝的永乐皇帝。由此可见德州及建在德州的“十二连城(营)”在这场征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史料记载和后来有关部门的考证,明德州“十二连城(营)”遗迹,南起北营、张庄,北至哨马营,西倚运河,东至长庄王家道口,南北长约 10里,东西宽约 5 里。从南至北依次为:鲍家营、夏家营、王家营、大营(何家营)、肖家营、中营(顾家营)、北大营(瞿家营)、薄荷营(白贺营)、连营(钱家营)、陈家营、半边营(边家营)、哨马营。全部城墙都是由夯土筑就,多成正方形,少有长方形,大多为四门,城墙上多有“马面”图案;城墙四周脚下均挖有城防壕沟。其中边家营只有东西两墙,而无南北城墙,城中由南北向一条大道贯通,因此又被称为“半边营”。

 
  
广西山东商会 © 2013-2021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区南宁市高新区科园大道44号
电话 Tel:0771-5816609 联系人:林秘书(18877149791) Email:gxsdsh2009@163.com 备案号:桂ICP备2020007122号-1
技术支持:网乐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