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天南地北山东人
   天南地北山东人  
 
旷世奇才陈传席 跌宕坎坷生野气
日期:2013/6/27   点击:3409

       也许只有像陈传席这样的奇人才会发出此番“怪论”,他说——

       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

这仅仅二十八字的理论,囊括了世间之大气,四个“必”字有逆转乾坤之势,陈传席嬉笑怒骂自成文章,看似自相矛盾的悖论却是充满了哲学和智慧。


跌宕坎坷生野气——陈传席一出生就演绎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的父母都是参加“东撤”的革命干部,先是在东北剿匪,土改并从事文教工作。大军南下后,他们也陆续回撤。解放前后,他的父母要到南方工作,行军过程中,途径山东诸城,正是母亲分娩之时。然而在诸城,有“借死不借生”的风俗,他们认为孩子生下会带走自家的“财气”和“官气”,所以特别避讳。但是诸城的党组织在解放前就很健全,解放后已公开化,不再是地下。此时,同行的另一位军嫂也在生产,村民便帮助这位军嫂找到一个大猪圈,抱了一些草垫上,孩子顺利生下。陈传席的父母正无奈之时,听说这位大姐的孩子刚在猪圈中生下,也赶往猪圈。

诸城人一向厚道,叫一位革命者的家属在猪圈里生孩子,实在过意不去。这时,有一位干部的家属也要生孩子,他们就找到一个逃亡地主的家。这所房子还没有分,准备留作公用,现正空着,于是便砸开了大门,母亲进去顺利地生下了陈传席。他们不远万里来到的诸城,父亲说:“这个孩子就叫诸城,到了大诸城,又在小猪城里生下的。”这个乳名叫了两个月,得知之前出生的那个孩子也取了“诸城”为名,人家姓诸,又生在猪圈,似

 乎更加“名正言顺”些,诸家就强逼陈家改名,于是他便改了名字。若是真有灵异之说,那么历经坎坷出生的陈传席也许真将某些玄妙的东西带走了吧,才使得它的生命如此传奇。可事实上,他接下来面对的是更加跌宕的人生。

陈传席的父亲是个文武全才,不仅古文和外文都非常好,还能打双手枪,且百发百中。然而在陈传席很小的时候,父亲便被人诬陷,卷入到一场运动的风波中,经常受人批斗。那时母亲已经脱离了革命组织,家庭的处境非常紧张。

陈传席没有选择在担惊受怕中恐慌度日,更是拒绝侮辱。小学毕业后,他便只身一人跑往安徽求学。正逢大饥饿时期,途中所遇之人,死伤无数,他也几度饿昏。他身无分文,仅有林中酸果、苦瓜用以充饥。在安徽,他干了很多扛砖、拔草等体力活,睡觉的地方是自己搭建的草窝,甚至打扫卫生的老师发现后,当做狗窝扔掉,然后他重新抱回。此时陈传席年仅11岁。

求学期间,陈传席的食物只有树叶、棉花壳、山芋秧等,但他的文学水平还是很受人赞赏。教导主任怜惜,便将猪食给他,如此也捱过时日。

困苦的生活已经遥远,但这种山林的野气深深地浸透在陈传席的骨子里,散发出一股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更加淡泊,也更加坚强。如今的他似乎从不在时间概念之中,也不顾及世俗的评价,他通常如闲云野鹤般行走,然后,姗姗来迟。而他又遵循着大道规律,不枉不过。

    小荷才露显灵气——穷苦不会淹没天赋,它反而使强者越挫越勇。尽管当时的陈传席骨瘦如柴,但在词赋方面没有半点逊色。十三岁时便作《减字木兰花·咏迎春花》词:

小园离畔,有一枝柔条弱干。

不畏严霜,冒雪冲寒折嫩芳。


迎春去早,赢得黄金腰带绕。

一驾东风,便领千花万卉红。

他的才华开始崭露头角,一首小词,不仅表明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还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迎春花“赢得黄金腰带绕”的妖娆,写出了它开在百花先、独立严寒的壮美。

    桀骜不驯展豪气——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很多人因此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很多在今天根本无法符合思维逻辑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因为前面提到的一首《减字木兰花·咏迎春花》,被人认为“冒雪冲寒折嫩芳”有“反抗”之意,“便领千花万卉红”有“叛乱”之心,企图率领千军万马向共产党进攻,他被打成“反革命”,因为他的态度十分”恶劣”.不服管教,又攻击领导,被判有期徒刑20年,遭批判数十场。

“文革的批判主要针对的是地主的孩子和右派的学生。他们跪在地上,脖子上拴着很细的铁丝,铁丝上吊着砖头,然后下面的人就开始批评,人整人什么办法都想得出……”陈传席回忆那个时候的情景。可他不是受虐之人,别人批判他的时候,他不管是谁拿起板登子就打。因为当时公安局不许抓人,谁也拿他没办法,于是一个来抓他的人“死”在了他的板登下。其他人都吓跑了.

杀人偿命亘古不变,陈传席自度必被抓起来枪毙,人早晚要死,没什么可怕的,他独自步入花园,看看红花,看看蓝天,心格外宁静。尔后数十年间,在遇见大事的时候,他的内心反倒更加平静起来,16岁的他发出了“人生不过如此”的感慨。可在监狱里,他遭遇了一场场的毒打。直至如今,肩膀上的伤疤清晰可见,说起那时,陈传席表情仍然非常痛苦,虽时过多年,可阴影依旧未散。

命运总是会开个玩笑,被陈传席打“死”的那个人又活了,原来是昏死过去了,但想到这二十年的徒刑,他选择了逃跑。

此时的陈传席成了命悬一线的亡命之徒,稍有风吹草动就以为是有人来打他,这其中滋味或许只有他自己明白。他“于落日山崖,断鸿声中,潸然泪下,发誓不复作诗词。”对于多数人,悬笔一绝,便是放弃了一切。然而,陈传席胸中的豪情壮志没有因为一首词而磨灭,他仅是收敛了一下。才华就像阳光,稍有缝隙便会穿透黑暗。

陈传席幸运逃脱。不知是天助,时助,还是自助。他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几近辗转,陈传席到达北京,此时的北京已经解放,他还见到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等,他的“反动之罪”也随之洗清了。他在北京见了大世面.

用武之地乃才气——大学毕业后,学习煤矿机电专业的陈传席分配至淮北煤矿当技术员。当时的煤矿工作多是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不高。到那后,陈传席运用所学理论对煤矿的设备进行了三项重大的改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命危险。

陈传席在淮北煤矿工作了了九年,在他的努力下,工作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此时的一个念头却将他的命运改变:煤矿厂的工作制度性非常强,每做一件事就要申请批准,而他想要的却是掌控人生的权利和自由。自小喜欢古典文学和美术的陈传席,打算考研以改变命运。

在当时,研究生的招录非常严格,录取的人数也十分有限。那一年,全国范围内只有南京师范大学招生,且全校几十个院系名额仅有4个。陈传席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的古典文学考100分,外文全校第一.他考入并学习美术史论专业。他以非凡的才气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

此时,他正值而立之年。

钟灵毓秀得清气——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之余,陈传席游历于名山大川,天南地北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所行之路万里有余。他曾言:“凡遇博物馆院,必入观之。法书名画,古物典籍,一一记之。凡古之所遗摩崖、石刻,必往览之,西传南创,一一考之。凡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一一留意,记之于胸,录之于纸。”

在研究美术史的同时,陈传席写下了著名的《六朝画论研究》,此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居领先地位,被国内外各界的六朝美术史研究者者广泛引用。他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以独特的视角完成国内外第一部专门研究山水画史的专著《中国山水画史》。这是首开中国分科画史的先例,也是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出版物中的最高水平著作。中央美院邹跃进教授多次说:“我们这一代年轻教授都是读陈传席的书成长起来的,他的书,我们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

陈传席跨越时间的界限,在历史的沉淀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对宗教、哲学、经济学等一系列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而他又在大量的理论中脱离出来,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在心追手摩,不断“师古人,师造化”的同时,他的书画作品意境高超,格调高古,超尘脱俗,自成一家。

至今,陈传席的学术著作达50多部,研究深刻、准确,富有新意。其散文作品收入多家散文集中,文字凝练,富有哲理,让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中,洋溢着一股清气,而这股清气不止来于钟灵毓秀的自然之美,更是源自能听懂天籁之声的内心。

阳刚恢弘之大气——1982年,陈传席组织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组织全国第一次36家博物馆(院)明清绘画联展。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1990年10期曾披露,陈传席的美术史论研究强度居全国首位。1996年2月21日《书法导报》头版头条报道:“陈传席先生是国内外美术理论界公认的研究能力和深度分值最高的一位艺术理论家。”他曾在莫斯科举办个人画展,苏联画报作过专题报导云:“中国现代有三派,现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画靠得太近,唯陈传席画派立得最远”。

陈传席提倡阳刚大气,以振奋民族精神;提倡“正”、“大”气象和时代风格,反对殖民文化,对艺术发展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在《画坛点将录》中,他对现代中国画坛名家与大家的点评,结合讨论中国画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针砭时弊,盖棺定论,方简药重,直达病所。在评论界常有学者称陈传席为“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之父”。

天才批判扬正气——“刘海粟的霸气和你陈传席差不多,你来写刘海粟,以毒攻毒,才能写好。”美术批评家郎绍君、理论家水天中都曾建议陈传席写著名画家刘海粟。陈传席真的研究起刘海粟,但他没有向这个大家乐于称道的名家靠拢,而是基于自己的史料学功底,客观地对刘海粟的诸种言行做了甄别与定性。研究结果颠覆了刘海粟在美术史上的大师地位与形象,在艺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陈传席时刻不忘弘扬正气,而且敢于直言,常发人所不能发,指出时代的弊病。他说:“‘一一豪端百卷书’,一切都应以文化为基础。可能有些人年轻时画得很好,那是因为年轻时候有朝气,画出来的画总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晚年便会呈

现出一股浊气。中国是最早实现文官执政的国家,但是如今,中国的绘画教育的基础是错的。”

此生未脱是俗气——食五谷之人,如何不俗,陈传席也不例外。他在思想上走了很远,却从不介意别人能够达到的高度,他不自作清高,不会拒人千里,而是谦虚的站在我们面前,和蔼可亲,他虚幻若谷的内心,容得下世间万物。

观其平日所食,不过粗茶淡饭,朋友相聚,不奢侈也不简陋。他是反对浪费的,在他粒米未剩的碗中,能够体会到节俭是一种心态,是对生命的尊敬。或许对于仓廪充实的人,只有明心见性,才会做到此番珍爱。此中之俗,实不俗矣!

 
  
广西山东商会 © 2013-2021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区南宁市高新区科园大道44号
电话 Tel:0771-5816609 联系人:林秘书(18877149791) Email:gxsdsh2009@163.com 备案号:桂ICP备2020007122号-1
技术支持:网乐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