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天南地北山东人
   天南地北山东人  
 
张清华:和作家比肩 与文学同行
日期:2013/6/26   点击:2146

       

       在山东师范大学读研时,张清华选择了与文学创作关系密切的专业—— 现当代文学,他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文学研究与批评方面。随着对文学及复杂理论认识的加深,张清华发现自己终其一生也未必会给文坛带来推动和改变,为此他逐渐疏远了钟爱的诗歌写作,全身心铺在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评论上。也就在那时,莫言的作品跳脱出来,让他为之着迷,也因此结识了莫言。

   

       在出国授课期间,张清华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时来听课的学生大都是西方人。而当他2006年和2012年再度重返欧洲的大学讲课时,发现学生渐渐变成了以中国人居多,对此他觉得不甚乐观。相形之下,在国内也是一样,在北师大,多年前留学生中多是日本人、欧洲人,如今则主要是韩国人了。让他遗憾的是,认真

 读书的学生似乎也在日渐稀少,“这对于中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张清华如是说。

2004年底,张清华由山东师范大学调任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自身有了更广阔舞台的同时,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文学经验与体会为国内青年人做些事情。因此他常常组织一些文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也给校园文化氛围的活跃予以推动。2012 年秋,借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契机,他积极推动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成立。搭建这样一个国际级的文学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无疑会有利于保障作家与学生交流的常态化、持续化,从体制机制上保持作家获得旺盛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激情。而该中心的主席,就是莫言先生。

     谈到文学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 张清华也有自己的解读,他认为一种可能是“敌对”关系,另外一种则是比肩而立,在精神上并驾齐驱,互相成就对方的关系。在和莫言成为朋友前,张清华就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是也对他委婉地提出过意见。一次开莫言作品研讨会时,张清华说:一个伟大作家永远不要为同行写作,应该永远为老百姓写作。如果和同行相比,就会下意识追求特立独行和标新立异。

张清华酷爱文学成就了他的人生之路。多年的研究让他体味到,要想成为一个内行,首先是要爱文学懂文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入文学之中,与其对话,不然你就永远是个局外人。只有懂了才可以对别人的创作进行评头论足,这种评头论足不能带有主观色彩,而应该以一种体恤的方式。再者,文学是人学,所有的文学都和生命经验有关,只有将生命经验和对文学的理解融为一体,他的观察理解和文字表达才会准确,并获得生命力和活力,而不沦为概念化的东西。

对张清华教授的采访,让笔者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的文学经验和生命经验是可以合二为一的,让“知识” 转换为“经验”之后,才会更有诗意地去关照和讨论文学本身。这正是文学评论,以及文学批评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所在。

如今,身兼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等职的张清华教授事务繁多,要从

   事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工作。即将步入知命之年的他,希望今后能少一点杂事,多些研究文学的时间, 在与作家的谐勉互促中,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西山东商会 © 2013-2021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区南宁市高新区科园大道44号
电话 Tel:0771-5816609 联系人:林秘书(18877149791) Email:gxsdsh2009@163.com 备案号:桂ICP备2020007122号-1
技术支持:网乐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