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 > 八桂大地
   八桂大地  
 
广西水族的传统风俗文化
日期:2014/7/29   点击:273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zf.gov.cn  来源: 自治区民委网站

【字体:


  (一)广西水族概述

  全国共有水族36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贵州省境内。在广西境内的水族2007年有1.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县、市(自治县)。 水族自称为“虽”,汉族称之为“水”,是民族自称的音译。在历史上, 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明清两代,才有“水”、“水家苗”、“水家”的汉称。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6年确定其族称为“水族” 。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很早时候,水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文字 ,称为“水书”或“水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水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 。这种历法以阴历九月为新年的正月,以阴历八月为年终。水族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 学。《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斗争 生活,揭示了人类早期群居穴处,以及血缘家庭的一些生活画面。《石马宝》、《简大王的 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了水族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水族的民间乐 器,有铜鼓、大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水族人民用铜鼓和大皮鼓,能演奏出典雅、抒 情、奔放、热烈、哀怨、悲伤等情调。水族的斗角舞、铜鼓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 的生活气息。水族工艺美术有刺绣、剪纸、印染和银器加工等。这些工艺精巧别致,久负盛 名。 水族的风俗习惯颇具民族特色。端节、卯节等,是按水历来推算的。节日祭祖和丧葬祭 供时,除鱼肉以外均忌荤,鱼肉是祭祀的唯一佳肴。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芥 麦、芋头、红薯等为杂粮。他们喜吃酸辣食品,喜欢糯食,特别喜爱鱼类食品。 水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兄弟长大娶妻后另立门户,并奉行“同宗不 娶”的婚姻习俗,同一姓氏中的大姓、小姓可以通婚,但“同宗不娶”必须恪守,否则就要 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习惯法的严厉惩治。 据考,水族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逐渐发展而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水族民间歌谣中,保 留着许多山川地名,也与今天广西境内的一些山川地名各相一致。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 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 、 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水语保留了“百越”语言的大量入声 字音和短促调;古代越人习惯居住“干栏”建筑,至今水族的住房,仍多这种“干栏”式建 筑;古代越人迷信“鸡卜”,而现代水族民间还残存“鸡卜”和“鸡蛋卜”;古代越人喜爱 铜鼓,现在水族人民也十分崇尚铜鼓,等等。由此可见,水族来源于骆越的说法是可信的。 水族先民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后,就一直生活在今天贵州省的三都、荔波、独山 、都匀一带。自晋至隋,这一地区一直在谢氏地方政权的统治之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水族先民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县”进行 统治,元明时期,又设置了土司制度,以后改土归流,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鸦片战争后,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水族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民初,水族地区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受尽滇黔军阀和土匪的蹂躏。在此期间,部分 水族人民不堪忍受军阀和土匪的烧杀抢掠,陆续从贵州的三合、荔波、独山等县迁入广西的西北部。 水族进入广西后,多为当地汉、壮地主的佃户,他们除了遭受沉重的地租剥削之外,还 受到其他许多超经济的剥削。国民党统治时期连年征兵,反动的伪乡长、村长乘机勒索水族 人民的财物,或以庇护为名,诱骗水族青年为他们做几年长工。另外还有种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在官僚、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水族人民过着极端悲惨的生活。 新中国建立后,水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现在,在各级人民代表中,均有水族的代表;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了国家干部。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广西水族地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二)广西水族的传统文化

  1、水族铜鼓舞 水族过端节和卯节,都要打铜鼓跳铜鼓舞。每逢水历十二月(农历十月)过端的头天晚上(相 当于汉族的除夕夜),有铜鼓的人家,摆好祭祀先祖的供品后,将铜鼓置于供桌前,洒上些 米酒,而后用绳索系铜鼓一耳,悬挂在堂屋中的横梁上,男女老少都可以击鼓。铜鼓舞所反 映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执戈保卫部落安全的动作,有撒种、插秧、薅秧和收割的舞姿,还有 庆贺胜利和欢庆丰收的场面。表演时,击鼓者左手握槌侧击鼓面,右手持小木棍击打鼓身。 在铜鼓后面,一人手持圆木桶对着铜鼓后端的空腔,一进一出,左右摆动,将空气送鼓腔内 ,发出轰隆的共鸣声。声如宏钟,数里之内,都能听到。在铜鼓对面,有平放的皮鼓,一人 双手执木棍,敲打鼓面,使皮鼓声与铜鼓声有节奏地交织在一起。鼓手边击边舞,其他舞蹈 者踏着鼓点,轻松而有节奏地旋转、跳跃,表现各种舞姿。鼓点从慢到快,从低沉到高昂, 最后急密如雨而刹时结束。水族铜鼓舞,舞步刚健,舞姿优美,充分表现了水族人民的豪迈 气概。 2、水族铁罄 水族乐器。端节期间,水族原有以赛马和赛铜鼓娱年的习俗。南迁广西的水族,没有 马也没有铜鼓,端节祭祖改用敲击铁罄代替。铁罄状若瓷碗,器顶有小孔,口径13厘米,腹 深7厘米。平时仰置于祖先神台上,祭神时仰击3下,声音清脆。

  (三)广西水族的传统体育

  1、水族赛马

  赛马场地一般设在高坡陡岭,密林荆丛,道路崎岖的山地上,这对骑手们的技艺和精神素质 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竞赛者必须勇敢、沉着、敏捷并具备高超的骑术,才能在这山恋 起伏、林木交错的复杂环境中驰骋夺魁。

  比赛开始前,骑手们首先表演腾空跃马的娴熟骑技。赛马时,起跑的口令由人们推举的族中 资历最深、声望最高的“元老”来发出,口令一发,群马便似万箭齐发,沿着指定的路线飞 驰而去。水族赛马要求骑手们所持的缰绳要短,镫也要短,以减少树枝荆棘的牵挂。而技术 高明的骑手,干脆持短缰而不用镫,他们双腿夹紧马腹,身体前倾,紧贴马背,转变时随时 调节重心,变换步幅。竞赛以抵达终点的先后排名次。

  (四)广西水族的风俗习惯

  1、民居

  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世代依山傍水而居,村寨按姓氏聚族而居或成片聚居,一般由数十户或 上百户组成一个村寨,村际间的道路曲折迂回,村寨周围或修竹成林或杉、松、枫、柏等参 天古树环绕,山泉丁冬,清溪长流,虫鸣鸟语。金秋时节,近处肥美的田养鲤鱼不时跃出水 面,远山金黄的稻浪尽收眼底,一派“鱼米山乡”的田园风光。村寨中,全木结构的干栏式 建筑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水族传统的房屋建筑,体现为一栋三间或五间的建筑。房屋排扇多为五柱四爪或八爪,歇山式屋顶上覆瓦,多数房屋外挑长爪,盖着水檐,俗称“二滴水”,重檐下作走廊。所有房屋 在向阳一方的长柱上凿通眼子,搭成阳台,作晒谷物、衣物和乘凉之用。多数房屋分上、中 、下三层,底层关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侧间为灶房,中间层住人,顶层为粮仓和储藏室,层 际间由厚实的宽型木梯相连。住人的中间层,房屋各间均分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为卧室, 前面部分除正中一间设为正堂(俗称堂屋)外,其余各间均设有火堂,是平时家人吃饭、休息 和接待亲友的处所,逢年过节则在正堂中设席祭祀祖先,正堂一侧设有永久的“娘娘神”位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的水族农户在建造新房时,已经改变了“人居其上,牲畜居其下 ”的传统,采用人畜分居的建筑布局,房屋结构也有所改变,由原先的全木结构向砖木结构 演化。

  2、服饰

  在古代,水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据《唐书?南蛮传》记载,水族先民“丈夫衣服有衫袄 , 大开口,以锦绣及布为之”。清代,水族男子受强化改装的影响,一般来说,老年男子戴瓜 皮帽,身穿大襟无领的蓝青色长衫,下装为青蓝色的宽筒便裤,脚穿猫头鞋或翅尖布鞋。青 壮年男子用青布包头,上身多数穿大襟无领的短上衣,少数穿长衫,下身穿直筒便裤,脚穿 布袜和元宝盖布鞋。辛亥革命后,水族男子除青年包头外,其衣饰大体上与 汉族相似。

  水族妇女的服饰,与本民族男子的服饰相比,更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在清代,老年妇女用青方布包头,穿对襟无领的短上衣,下装多为百褶裙,并且在前后系上两块长条腰巾,脚穿翅 尖鞋。中年妇女用青白布长条包头,脚穿翅尖鞋、穴花鞋、元宝盖鞋或绣花鞋。盛装 时,常用银梳、银叉、银耳环、银项圈、银压领、银手镯等装饰。

  广西水族有一些古装,男子用青布包头,穿宽袖、满襟、无领的上 衣,束腰带,下身穿宽裤脚的满档长裤。妇女也用青布包头,穿宽袖、满襟的上衣,胸部、 袖口两侧均滚花边。下穿百褶裙,膝下滚花边。脚穿翅尖鞋、绣药鞋。盛装时,用银质的项 圈、手钏、耳环等装饰。广西水族在与汉族人民的密切交往中已逐渐改穿汉族服装。现在, 除个别老人还收藏有本民族的服装外(平时不穿),其服饰已完全与当地汉族的服饰相同。

  3、饮食

  广西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荞麦、高粱、芋头、红薯等为杂粮。副食品有鱼肉 、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狗肉等。

  水族人民喜吃酸辣味的开胃食品,爱吃酸菜、酸水、辣椒、腌鱼、腌肉等。喜糯食,如糯米 饭、糯米粑、粽子等食品,这既是待客的珍品,又是馈赠的礼物。用糯米制成的甜酒、糯米 酒,是待客的上品。又喜烟酒,亲友往来,必用烟酒招待,酒重于肉,烟重于茶。即使客人 是妇女,宴客时也要用酒招待。

  水族人民最喜爱鱼类食品,并把鱼类食品当作祭祀的唯一佳肴。在鱼类食品中,最具有特色 的是“鱼包韭菜”。“鱼包韭菜”是把鲤鱼或草鱼沿腹破开,除去内脏洗净后,洒上少量好 酒,配以葱、蒜、生姜、食盐、糟辣等佐料,再将洗好的韭菜、广菜填满鱼腹,然后把鱼绑 牢,放入大锅中清炖或放入甑子清蒸十至十二个小时即成。这种“鱼包韭菜”,味鲜可口, 鱼肉细嫩醇香。

  4、水族节庆

  (1)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过端、吃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广西境内的大多数水族群 众,都过这个节日。

  按广西水族的习惯,每年水历十二月(即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即农历九、十月)间的“亥” 日,都可以选为过端节的日子。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此,对于过端节的水族群众来说 ,这个节日是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他们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 年幸福的节日。

  端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祀、吃年酒和赛马等。按照水族的风俗,“除夕”和“初一”相连的两 餐(即戍日和亥日相连的两餐),要忌荤吃素,同时,还要设素席祭祀祖先。正因如此,节日 之前,就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饮食用器、炊器等,要用米糠等物认真地擦一遍,务使 一点油腻不沾,然后用清水洗净备用。水族认为鱼不是荤的食品,因此,鱼肉不 仅不忌,而且是祭祀祖先的必不可少的供品。设祭时,祭品除鱼外,还有酒、饭、瓜、果等 物。“初一”上午(即亥日上午),同屯的水族要到各家去吃新年饭、喝新年酒,而且必 须每家都要象征性地吃到。

  在水族聚居区,“初一”这一天,还有端坡赛马等活动。这一天上午,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 ,成群结队到“端坡”去。“端坡”的主要活动是赛马和唱山歌。这时候,“端坡”上人山 人海,热闹非常。但水族迁入广西后,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所以,端坡赛马活动一直没 有举行过。

  (2)卯节

  南丹、河池等地水族传统节日。又名借卯。每年夏收夏种大忙后,人们选一个卯日来 庆祝丰收。青年男女赶“卯坡”,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唱歌,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广西山东商会 © 2013-2021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区南宁市高新区科园大道44号
电话 Tel:0771-5816609 联系人:林秘书(18877149791) Email:gxsdsh2009@163.com 备案号:桂ICP备2020007122号-1
技术支持:网乐原科技